2010年玉米第一季度现货趋势预测
2010-01-29一是春节前农民售粮进度决定现货格局。2009年秋粮上市后,玉米价格一反常态,出现了反季节性上涨,截至2010年1月6日,较2009年11月初,长春玉米出库价格已经上涨了100元/吨,深加工企业的收购价格涨幅更大,达到了150元/吨。与08/09年度同期相比,价格走势不跌反涨。究其原因,一是国内外经济背景有很大的差异,二是国家的收储政策发生变化,三是同样是丰收之年但是玉米质量存在差异。上述原因造成了农民售粮的心理发生了重要的转变,同时由于贷款政策方面也出现了变化,使得农民的惜售心理非常强。距离春节还有1个月的时间,如果后市农民仍然保持当前的售粮方式,那么产区玉米的价格将一直保持强势。
二是东北产区玉米价格上涨空间受限。连续的上涨,使得南北方港口玉米价格发生了倒挂,利润日益缩水,贸易活动受限,发货积极性明显降低。后市随着玉米价格走高,一旦企业直接从农户手中收购的09年新玉米价格达到了国家政策中规定的取消补贴的上限,南方饲料企业的补贴将被取消,届时东北玉米的上涨也将止步。
三是售粮高峰延迟,存在集中一次至春播前出现的可能。据统计,截至12月25日,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四川、陕西、甘肃等10个玉米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2008年新产玉米1922.2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104.9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972.7万吨,占收购总量的51%,比上年同期增加756万吨。从上面的数据不难发现,农民的惜售心理非常强。正常的年份里,一般会出现两次的售粮高峰,一次是在新粮上市后至春节前达到高峰,二是3、4月份春播之前的备耕阶段。从目前国内情况看,第一个高峰出现的概率较小,今年很可能形成节前小高峰春播前大高峰或者两个高峰合二为一的局面,预计会出现在3、4月份。原因有二:一是国家政策支撑、东北减产、粮食质量较差、农民过节“不差钱”等原因促成东北产区农民惜售心理强;二是进入3、4月,天气日益转暖、粮食不宜保存、备耕需要资金等因素促使农民加快售粮。
四是国家调控以拍卖为主。08/09年度国家在东北产区实际收购临储玉米总计3500万吨,2009年中以来通过临储和南方移库玉米的拍卖以及向东北深加工的定向销售,截至2010年1月8日,预计还有1273万吨的剩余,其中东北临储剩余1043万吨,南方移库玉米230万吨。按照每次投放50万吨、成交过半的频率来测算,至少还可以拍卖9-1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