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神农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神农进农户 农户变神农
热搜:
  • 牛肉
  • 仔猪
  • 蓝莓
  • 水蜜桃
当前位置:首页 > 神农资讯 > 市场预测 > 

09年黑龙江水稻市场回顾与后市展望

2010-01-22

  2009年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基本情况

  (一)预计水稻播种面积、产量均比上年增加

  近年来,国家为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和保护农民利益,不断实施与提高种粮补贴和稻谷最低收购价等一系列惠农政策,黑龙江省水稻种植面积在稳步提高,产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预计2009年黑龙江省水稻种植面积3954万亩,同比增加274万亩,增幅6.93%。受灾情的影响,水稻产量略高于上年,估计将达到1599万吨左右,同比可增100万吨左右,增幅可达到6%左右,商品量将达到1199万吨左右,约占总产量的75%,居全国第一位。近年来黑龙江省水稻产量占全国粳稻总产量近29%,约占全国粳稻商品量的45%。

  (二)水稻质量比去年略有下降

  今年受低温寡照不利天气的影响,黑龙江省水稻质量总体上不理想,与上年有较明显偏差,主要表现为成熟度差、水分大。据有关部门对2009年黑龙江省水稻质量检测结果显示,中等以上(含三等)占71.4%,比上年下降19.5个百分点,四、五等占26.1%,等外占2.5%,全省平均出糙率为77.3%,比上年下降2个百分点,平均水分为16.8%,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整精米率为58.9%,比上年下降3.3个百分点,千克粒重为24.8克,比上年下降1.8克。

  2009年黑龙江省水稻市场回顾与走势分析

  上半年,在国家粮食政策效应的释放及市场利好等因素的支持下,黑龙江省稻米购销比较顺畅,价格持续较长时间的上涨。一是提高收购价格与收购时间延长。执行2008年国家最低收购价和临时储备收购政策,即水稻国标三等最低收购价为1.64元/公斤,比2007年最低收购价提高0.28元/公斤;临储收购价位1.84元/公斤,比2008年最低收购价高0.20元/公斤。截止时间由2009年3月末延长到4月末。二是执行东北水稻与东北稻米外运补贴政策。从黑龙江省购买并外运稻米的,省间运输为铁路直达的给予补贴0.12元/公斤,省间运输为铁水联运、公水联运或公路直达运输距离超过500公里(含500公里)的,补贴0.28元/公斤;公路直达运输距离短于500公里的,补贴0.14元/公斤。国家临储收购2008年产黑龙江水稻268万吨(计划收购500万吨)。三是铁路部门大力支持,并采取阶段性集中运输等,使黑龙江省稻米外运、外销顺畅,稻农销售余粮困难的压力得到缓解。省内外粮食购销企业及贸易商采购与发运稻米的热情高涨,市场稻米价格呈现稳步上涨的趋势,尤其是春节过后,2月中旬出现较明显的上涨,2月20日黑龙江水稻收购平均价格达到1963元/吨,高于2月10日约100元/吨。由于水稻市场价格不断上涨,同时大米价格也跟随上涨,南北粳米价格差距再度拉大。

  由于黑龙江省水稻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部分地区价格涨幅较大,国家及时采取调控措施,实施了竞价销售临储收购东北水稻,以平抑水稻(粳稻)价格上涨过快与市场供应趋紧的状况。上半年,(3月24日至6月30日)国家上市交易黑龙江水稻2007年产数量为134.35万吨,际成交量为139.82万吨,成交均价持续上涨,由3月24日的成交均价1991元/吨涨至6月2日的成交均价2141元/吨,成交率平均达到90%以上;国家上市交易黑龙江水稻2008年产数量为180万吨,实际成交量为124.86万吨,成交均价有所回落并趋向基本稳定,由5 月26日的成交均价2141元/吨降至6月30日的2063元/吨,其中6月份成交均价基本在2065元/吨左右徘徊,成交率由5月26日的99.75%降至6月30日的49%。3-4月市场水稻价销售继续保持高度活跃态势,水稻市场需求量较大而供给依然紧张,价格仍在上涨,国家为了加大平抑市场力度,销售东北水稻由4月末之前的每周20万吨, 5-6两月连续每周增至40万吨,其中从5月12日,销售黑龙江省临储水稻数量增加到30万吨。但在成交价高位与预期看涨心理的支持下,6月24日黑龙江水稻收购平均价达到2202元/吨,为2008年产水稻最高价。随着水稻上市量增大,市场需求呈现平淡,大米市场价格比较稳定,用粮企业谨慎心态增强,采购数量有所下降,使黑龙江水稻市场价格上涨放慢并趋向较为平稳运行,延续到下半年(9月下旬)的新粮上市之前。

  随着国家持续销售并加大销售数量,及国储轮换销售和省级储备销售的活动比较频繁,黑龙江市场供应量明显增加,缓解了因稻农手中余粮十分有限和市场上水稻流通量不多的用粮企业需求紧张的状况。黑龙江省稻米价格在经历前期快速上涨后,与南方销区稻米相比,已无价格优势,尽管运费补贴政策仍在持续,但销区企业采购黑龙江稻米的积极性明显不足,随着黑龙江省水稻上市量增多,稻米价格比较稳定。进入4以后月,由于担心国储轮换和国家临储粳稻销售同步进行,对粳稻市场产生冲击,企业观望心理出现,大多以销定购,不敢贸然继续增加库存。此外,水稻价格相对较高,陈稻的储备轮换和竞价销售给市场带来利空,使贸易商加大出货力度,局部价格略有回落,也导致农民惜售心理松动,稳中偏弱的市场价格也增加了农民售粮积极性。总体看,在国家持续销售临储水稻保障市场需求和销售底价保持稳定,引导黑龙江水稻市场价格比较平稳运行。进入6月份以后,由于南方销区需求有所减弱,黑龙江稻米市场购销平淡,部分地区出现有价无市,价格稳中略有回落的局面。

  影响上半年市场走势因素分析

  一是国家政策的支持。2008年国家实施临时储备收购东北水稻与东北稻米入关运输补贴政策,既保护稻农经济利益,又鼓励产销区粮食购销、加工企业收购和发运稻米,各粮食收购主体竞争收购水稻,拉动水稻价格上涨。

  二是稻农惜售的支持。近年来黑龙江省水稻上市后,市场价格形成先低后高的规律,加上种植成本提高,市场行情利好,稻农抬价等价心理增强,促使水稻价格提高。

  三是市场流通数量减少的推动。粮食购销、加工企业又经近半年的消耗,库存明显下降或空库,市场供应量又明显减少,尤其稻米加工企业对水稻的需求比较强烈,抬价收购稻农手中剩余水稻或高价购买粮食收储企业的库存水稻,助推水稻价格上涨。

  四是市场心理看涨的支撑。随着省内外大米经销商库存的下降,大米市场价格稳中有涨,对后市行情看好心理增强,采购大米意愿增强,尤其是稻米加工企业采购水稻意愿明显增强,不惜高价采购以补充库存不足。

  五是季节性及销区需求的拉动。元旦、春节的节日需求增大及供应出现季节性偏紧,销区市场东北大米的需求相对旺盛,竞争收购,带动水稻价格上涨。

  六是国际市场对我国稻米市场价格影响不大。全球大米供应较为乐观。据美国农业部6月份预测数据显示,由于稻米主产国政策扶植导致稻谷种植面积增加,以及天气因素配合,全球大米生产趋势向好,预计全球2009/10年度大米产量将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为4.4851亿吨,比上年度增加461万吨,增幅1%;消费量预计达到创纪录的4.432亿吨,较上年度增加870万吨,增幅2%;全球大米期末库存预计为9499万吨,较上年度增加508万吨,增幅5.65%。2009/10年度大米库存消费比为21.4%,高于上年度的20.7%,是自2002/03年度以来的最高水平。由于国际大米库存大幅提高,主产国稻米供应乐观,进口国也纷纷增加农业投入,提高自给水平,国际大米价格上行缓慢。

  下半年,国家持续销售临储东北水稻与销售底价的稳定,政策主导市场依然明显,市场供应比较宽松,在新水稻上市之前,总体价格略有下降并保持较平稳运行,局部地区价格略有波动;新稻上市后呈现高开高走的态势。7-9月份,黑龙江省水稻市场主要是销售为主,市场上水稻供应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国家继续销售临储水稻;二是国家储备和省级储备水稻依然销售;三是部分有库存水稻的粮食企业销售。随着水稻上市量的增多,市场供求趋紧状况得到缓解,黑龙江省稻米市场价格显示较为平稳的走势。主要是关内及南方产销区抛售国储、地储稻谷及跨省移库粳稻的频繁,销售底价稳定,市场供应能力进一步增强,稻米加工企业库存粮源得到补充,生产原料显示充足,而大米消费需求平稳,及价格较为稳定,使南北市场对稻谷需求放缓。由于黑龙江水稻供应粮源比较充足,吸引省内外稻米加工企业采购国家临储黑龙江水稻意愿增强,部分标的竞争激烈、竞价提高幅度较大,主要原因是国家临储粳稻投放数量减少,引起部分贸易商恐慌心理,认为国家临储水稻所剩无几,市场供应将会紧张,尤其是加工企业库存不足,抢购心态再次增强;同时经过长期消耗,关内及南方销区库存下降幅度较大,部分地区大米供给偏紧,经销商采购积极性增加,再度提振粳稻米价格上。进入7月份以后,由于南方新季籼稻即将上市,加之天气炎热,国内大米市场需求消费比较平淡,大米行情基本稳定,为此,对东北大米需求也相应减弱,使黑龙江稻米市场购销趋于平淡,价格显示比较平稳。从7-9月份黑龙江水稻成交结果看,成交率下降,均价比较稳定,同时市场上水稻价格也比较稳定,延续到新粮上市。但进入12月份以后,黑龙江水稻成交价格持续上涨,成交率保持99%以上。其中,12月24日2008年产成交均价达到2414元/吨,比11月26日上涨217元/吨,2007年产成交均价达到2326元/吨,比11月26日上涨395元/吨,均创下自国家销售临储黑龙江水稻新高。截止到12月31日,2009年国家竞价销售政策性收购(国储)黑龙江水稻已进行了40次,累计上市量为623.18万吨,实际成交量为499.05万吨,其中,上市最低收购价(临储)收购2007年产水稻为239.84万吨,实际成交量为201.56万吨;上市临储收购2008年产水稻374.88万吨,实际成交289万吨;上市储备2007年产水稻8.48万吨,全部成交。10-12月新粮上市期间,在市场行情利好的带动和对后市看涨氛围浓厚的作用下,2009年产的水稻收购价格呈现高开高走的态势,稻农销售余粮比较顺畅。虽然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公布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其中2009年产粳稻国标三等最低收购价1.90元/公斤,比2008年最低收购价高0.26元/公斤,比2008年临储收购价高0.06元/公斤;国家继续给予在东北采购与外运入关运输补贴,其中,外省到黑龙江采购水稻并外运入关的2009年产水稻,铁路运输补贴0.06元/公斤,铁水联运和公路运输补贴0.14元/公斤。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执行时间为2009年11月16日至2010年3月31日。但自新粮上市后,收购价格不断上涨,一路飚升,黑龙江水稻收购价格明显高于国家制定的最低收购价,甚至与最低收购价差距越拉越大,启动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的可能性已不复存在。东部佳木斯地区由10月下旬水稻平均收购价价格1.92元/公斤,高于最低收购价0.02元/公斤,到12月上旬平均收购价格涨至2.18元/公斤,高于最低收购价0.34元/公斤。哈尔滨、绥化等地10月下旬水稻平均收购价格在2.00元/公斤,高于最低收购价0.10元/公斤,到12月上旬平均收购价格2.50元/公斤,高于最低收购价0.60元/公斤。

  由于价格有政策兜底和运输补贴政策的支持,进一步提高各粮食主体收购和发运水稻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带动水稻价格上涨,区域性竞争收购比较激烈,12月上旬黑龙江省水稻价格出现短期的较快上涨的市场行情。由于今年水稻单产与质量比较去年有所下降,使稻农种植水稻成本提高,加之近年来水稻销售价格先低后高,随着稻农手中余粮数量下降加快,且价格不断上涨,导致稻农惜售心理加重。由于收购价格涨幅较大,稻农惜售,粮食收购主体谨慎心态增强,收购水稻积极性有所减弱,部分地区呈现水稻购销平淡、有价无市的状态,进入12月下旬一些地区水稻收购趋向稳定,局部地区价格出现走弱的迹象。

  2009年1-11月份黑龙江省铁路运输顺畅,是多年来未有的状况,使关内及销区市场东北粳米货源比较充足,近入12月份铁路运输略有紧张,外运稻米数量与上月和同期比有所下降。据相关部门统计,2007/08-2008/09年度黑龙江省通过铁路运出省的水稻(大米折成水稻)在1000万吨以上。

  影响下半年市场走势因素分析

  一是政策的支持。从今年7月1日将取消稻米出口关税3%,鼓励稻米出口;9月份国家公布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即国标三等粳稻最低收购价为1.90元/公斤;11月份国家继续执行东北外运补贴政策,即黑龙江:铁路运输补贴0.06元/公斤,铁水联运和公路运输补贴0.14元/公斤等相关政策,不仅使限制了市场水稻价格下降底线,又促使稻米购销顺畅,既保护稻农利益,又鼓励省内外粮食购销主体积极收购和发运稻米,使黑龙江水稻市场利好因素增强。

  二是稻农惜售。在政策的支持与市场利好的带动,各地水稻收购粮源明显减少,收购粮源偏紧,价格呈现坚挺或上涨的市场行情,稻农抬价等价的惜售心理再度提升。

  三是预期后市行情看好。由于国储库存水稻数量明显下降,及销区需求相对旺盛等因素的影响,用粮企业增强对后市看好心理预期,导致竞争采购,带动水稻价格上涨。

  四是因天气不利影响水稻正常生长,预期今年水稻产量和质量有所下降,增强用量企业采购陈水稻意愿,为加大收购水稻进度,提高收购价格。

  五是全球大米供应增加,大米价格上涨将缓慢。12月份美国农业部供需报告(大米部分)预测,2009/10年度全球大米供需数据上调。全球大米产量预计为4.339亿吨,上调了180万吨。2009/10年度全球大米期末库存预计为8950万吨,比上月上调了350万吨,但是比上年减少210万吨。推动国际大米价格上涨主要是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的趋势,进口国需求仍较为强劲。

  2009年1-12月份国际大米价格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破碎率5%泰国大米离岸价(FOB) 542 561 550 526 510 550 548 528 512 510 526 613

  到中国港口到岸价(CIF) 4083 4217 4141 3901 3812 4169 4184 4019 3922 3905 4101 4698

  注:破碎率5%泰国大米离岸价(FOB)单位为:美元/吨;

  到中国港口到岸价(CIF)单位为:人民币元/吨

  三、后市展望与市场价格走势

  展望后市与市场行情走势分析

  综合分析,今年我国稻谷已连续六年获得增产丰收,供需平衡状况进一步得到改善,据国家粮食信息中心12月份公布的《食用谷物市场供需状况报告》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稻谷播种面积为2968万公顷,较上年2924万公顷增长44万公顷,增幅1.5%。预计2009年我国稻谷产量为19580万吨,较上年19190万吨增长390万吨,增幅2.0%。预测2009/10年度,我国稻谷总供给量为19640万吨,比上年度增加390万吨,其中进口60万吨,与上年度持平;总消费为18269万吨,比上年度增加1万吨,其中出口150万吨,与上年度持平;年度结余1371万吨,比上年度增加389万吨。为此,国家粮食市场调控力度进一步增强,维护国内粮食市场基本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展望后市,我国市场粮价受国际市场的影响相对较小,粮价将保持比较平稳或缓慢上涨的走势。一方面是多年来我国粮食自给率都保持在95%以上,从国家粮油信心中心统计公布数据显示,除大豆产需缺口约2/3需要进口解决外,小麦、稻谷和玉米等主要谷物品种产需平衡有余,这三大品种进出口数量有限,占世界贸易量的比重也很小;另一方面是近年来国家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对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努力保持粮食价格基本稳定,包括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等托市收购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并将发挥重要作用。从供应总量来判断,目前我国粮食市场供应显现充足,但粳稻品种在区域和供求上依然存在矛盾和价格不稳定因素,由于粳稻品质优良,口感好,备受人们青睐,加之有政策的支持,需求呈扩大的趋势,价格走高的因素相对增强。预计2010年在国家政策的引导,我国粮食供应总量比较宽松,粳稻品种偏紧的条件下,粳稻米市场价格稳中趋涨将成为主流,但今后还有难以确定的因素抑制或打压粳稻价格。

  支持2010年黑龙江水稻价格上涨因素:

  一是国家政策的支持。今后国家将继续加大惠农政策力度,2009年明确提出对优质粳稻继续提高收购价格,这对粳稻市场价格上涨有进一步的支持,为此,粳稻市场价格易涨难降。

  二是供求偏紧的促使。粳稻品种依然存在着地域性供需矛盾,由于粳稻品质优良,口感好,市场需求呈现扩大的趋势,产销区粮食购销主体竞争收购,将带动粳稻市场价格上涨。

  三是农民惜售,收购主体竞争收购的支持。市场行情利好因素明显增强,近年来黑龙江水稻价格形成先低后高的走势,使农民销售时间延长、等价的惜售心理增强,同时粮食购销主体竞争、提价收购水稻意愿提高。

  四是铁路运输瓶颈,及运输成本提高的支持,尤其是黑龙江省受铁路运输紧张和运距相对长的制约,及汽柴油涨价的影响,导致水稻外运成本增加。

  五是国储粳稻库存下降,平抑粳稻市场价格上涨难度增大,市场粳稻米价格上涨动力将会增强,可能会出现短期较大幅度上涨。

  六是不利天气的影响,预期水稻产量下降,增加对水稻抢购心理,拉动价格上涨。

  七是水稻种植成本的上涨推动。除生产资料国家不断采取调控措施外,受水稻市场行情利好影响,包地和用工费也在逐年提高。

  八是国内相关农产品价格及外围商品价格上涨的传导。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及相关农产品价格有较大幅度的上涨,对稻米市场的走强有较大的提振作用,也将增强粳稻品种价格上涨的动力。

  还有国际大米价格上涨的影响,虽然全球大米有所增加,但美国及中国经济形势正逐渐好转,年度内对大米的消费将有所增加,因此从长远来看,市场对大米消费的刚性需求的带动,有望对后期国际大米价格产生一定支撑与上推的作用。

  导致2010年黑龙江水稻价格下降因素

  一是粳稻米价格与籼稻米及小麦面粉等主要相关农产品价格差距拉大,将限制对粳稻米的需求数量,同时也制约粳稻米价格上涨,市场需求可能转向对籼稻米和小麦面粉的需求量扩大,可导致对黑龙江稻米的需求量有所下降,价格涨势将会减弱,高价位或有回落。

  二是在政策的扶持和受水稻市场利好的影响,稻农种植水稻的积极性将进一步提高,预计2010年粳稻品种种植面积将会增加,在正常年景下,粳稻产量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加之南方产区种植优良品质稻谷面积不断扩大,可能给粳稻市场带来一定的压力,黑龙江偏远地区的水稻将面临销售困难,价格相对走弱。

  三是汽柴油、电等价格上涨,及铁路运输瓶颈,使运输成本增加,将限制黑龙江水稻外销数量,价格可能出现阶段性下滑。

欢迎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