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神农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神农进农户 农户变神农
热搜:
  • 牛肉
  • 仔猪
  • 蓝莓
  • 水蜜桃
当前位置:首页 > 神农资讯 > 市场预测 > 

钾肥谈判峰回路转出经验

2010-01-19

  谈判一波三折好事多磨

  此前人们曾有疑虑,钾肥谈判或许谈不下来。

  一方面加拿大、俄罗斯等世界最大的钾肥垄断企业坚持高价原则;另一方面中国、印度等全球最大的钾肥进口国要求价格下调,回归理性。两方对峙,互不相让,看似很难达成妥协。

  钾肥谈判始于2005年底。在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的统一组织下,中国主要化肥企业建立了钾肥进口谈判机制,包括国有和非国有的10多家企业,其主要代表为中农、中化和中石油。 2008年,中海油顶替了中石油的谈判席位。 2008年的钾肥谈判结果难如人意。根据当年达成的进口合同,氯化钾离岸价高达565美元/吨,较2007年上升了400美元,涨幅高达约240%,中国市场由此步入高价钾肥时代。

  2009年4月,BPC向中方报出了在565美元/吨的价格基础上再涨50美元的要求。随后,双方陷入了僵持。

  据介绍,中国曾顽强抵抗国际钾肥巨头维持钾肥高价的要求,甚至一度几乎中断钾肥进口,但这并未触动钾肥垄断出口商的神经。某家大型钾肥出口商就曾表示,他们宁愿减产或关闭一段时间,也要等到中国钾肥进口需求出现增长。由于谈判双方分歧太大,中国钾肥进口大降。

  2009年7月,市场前三大钾肥市场之一的印度与BPC等达成了460美元/吨的进口协议。这也成为BPC当年8月份对中方的新报价,但中方依然不为所动。11月到12月初,BPC又给出了离岸价380美元/吨的新报价,仍未获得中方的认可。好在谈判的僵局十几天后峰回路转,BPC拿出了让中方满意的报价——350美元/ 吨。

  业内人士认为,此时的BPC与中方谈判组继续僵持并不符合其利益。 BPC自身也已明白,“高价钾肥抑制了全球的需求量,对提振全球钾肥需求并无好处”。

  确立市场价格标杆开了个好头

  新一年的钾肥价格曝出,业内一片叫好之声。

  “新的价格甚至为国际钾肥市场都树立了标杆,下游经销商不再担心因价格进一步下跌而被套,国际钾肥订单呈现出正面积极的反应。 ”

  “中国拿到了(钾肥进口)全球最低价,有助于市场需求的恢复和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

  ……

  业内人士称,如今进口价格浮出水面,为国内市场乃至国际市场确定了价格标杆。特别是,今年中方还要与加拿大、德国、以色列等国就钾肥贸易进行谈判,此次谈判结果可以作为一个范本。中农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农集团)副总经理朱联也表示,这个价格的问世使国内化肥市场进一步明朗化。

  “根据以往的惯例,每次都是BPC和中国先签订合同,之后其他几个大的公司根据类似的价格和中国签订合同,所以基本上可以认定2010年中国的进口钾肥价格为350美元/吨的水平。 ”中国磷肥工业协会会长武希彦对媒体表示。

  350美元/吨到岸价对农民来说是一大福音。2007年前,农民购买一袋钾肥一般不超过120元,而在2008年时最高价却涨到了300元一袋。同时钾肥价格大幅上涨后,造成了复合肥价格也居高不下。而到2010年,钾肥价格恢复到了合理价位,农民再也不用为钾肥发愁了。

  钾肥之于铁矿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钾肥谈判的胜利令人欣喜,也带来思考。同样是大宗资源类商品,为何钾肥谈判和铁矿石谈判的结果截然不同?

  分析人士认为,比较这次钾肥谈判之于铁矿石谈判的得失,首先值得借鉴的,就是加强内部团结是谈判成功的基础。

  据介绍,铁矿石谈判中,钢铁产业大而散的现状削弱了中方的谈判实力。中国进口铁矿石数量占世界铁矿石海运贸易量的43%,居世界第一位。但中国钢铁业之散乱无序亦是全球所独有。在铁矿石价格谈判过程中,中钢协屡屡要求钢厂自律,不单独与世界三大铁矿石生产商谈判。尽管如此,仍然有少数钢厂与铁矿石生产商签订了现货采购合同。这极大地鼓舞了对手涨价的决心,削弱了中方谈判实力。而此次钾肥谈判中,中方谈判人员同心协力,一个声音对外,在什么时间、以什么价格与外商谈,配合十分默契。

  而此次钾肥谈判之所以能成功降价,朱联将其主要原因归功于“抓住细节,把握时机和对方的心理”。据介绍,对包括中农在内的中方谈判组而言,国内产能的增加、较大的钾肥库存以及国际市场需求不振是其手中的三个谈判筹码。

  也有媒体认为,乍一看,钾肥谈判似乎与铁矿石谈判颇为类似,例如两者的对外依存度都很高,供应商相对垄断等,甚至连组织中方谈判的协会都一样——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但实际上两者存在明显的不同。

  首先是钾肥的下游用户有自己的特点。复合肥厂和农民用户更为分散,规模也更小。他们往往在旺季来临前生产,淡季时则可以选择停产。这种有限度的刚性需求让中方谈判组有了更加坦然的态度。可钢厂无论规模大小,可不是想停产就能停产的。更重要的是,钾肥的中方谈判组相对集中,相互之间的利益并不像钢铁业那么复杂和难以协调。

  此外,在铁矿石谈判中,日、欧钢厂产品以高端钢材为主,产品附加值高,对铁矿石涨价承受能力强。于是,铁矿生产商总是能够绕开中国,与谈判阻力最小的日、欧钢厂达成协议,然后再逼中国就范。这点在此次钾肥贸易谈判中并不适用。

  也有分析人士表示,逐步降低对大宗资源类商品的外依存度,才是最终解决谈判话语权旁落问题的办法。

欢迎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