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神农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神农进农户 农户变神农
热搜:
  • 牛肉
  • 仔猪
  • 蓝莓
  • 水蜜桃
当前位置:首页 > 神农资讯 > 市场预测 > 

800家棉企路在何方?

2010-01-17

    当时,为适应人工搬运,我国棉花加工企业普遍采用的是压力为200吨的棉花打包机,一个棉包包重85公斤;而国际通行棉包包重227公斤,采用的是压力为400吨的棉花打包机。

    权威测算,当年全国每年加工生产的棉包约6000万个,全部改为大包后,棉包可减至2000万个左右。这大大减少了质量检验的工作量,降低了棉花包装成本和检验、流通费用。

    今年8月,是国家棉花质检体制改革5年过渡期的最后期限。

    届时,铁路部门将停止小包棉运输,农业发展银行将停止对小包棉花加工企业提供贷款,取消小包棉加工企业的棉花加工资格,郑州商品交易所和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将停止小包棉进入期货和电子交易。

    大限将至,和南兴棉业一样的小包棉企业何去何从?“改革势在必行,但说关就关,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已达2000多万元,还有100多名工人,怎么办?”刘圣海一边观望,一边对未来充满担忧。

    省纤检局统计数据显示,我省获得棉花加工资格证的小包棉企业564家,没有获证、但在生产的企业234家。全省规划的400吨型打包机棉企130家,已建成125家。

    这意味着,尽管有小部分200吨型企业更新改造为400吨型,但仍有大部分必将淘汰出局。

    竞争无情,200吨型棉企和400吨型棉企早已在市场中激烈交锋。

    “鼓励先进,淘汰落后。小包棉企业退出,有利于棉花加工产业做大做强。”湖北银丰棉花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大忠介绍,刚刚结束的棉花收购中,小包棉企业上演了“最后的疯狂”,四处抢购棉花,市场较为混乱。加上去年棉花种植面积减少,棉花资源减少,棉花加工企业陷入了小包棉企业“吃不好”、大包棉企业“吃不饱”的尴尬境地。

    改变现状,必须规范市场。但近800家小包棉企业,以每家投资500万元计算,至少涉及40亿资金和设备,怎能简单地一关了之。他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出台配套的退出机制,帮助200吨型企业妥善退市。比如,对获得加工许可证的200吨型企业给予一定补偿,对没证但仍然继续加工经营棉花的,则严厉打击。

    据悉,国家发改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调研,完善小包棉及其加工企业在过渡期后的退出机制和实施办法。

欢迎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