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神农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神农进农户 农户变神农
热搜:
  • 牛肉
  • 仔猪
  • 蓝莓
  • 水蜜桃
当前位置:首页 > 神农资讯 > 市场预测 > 

后期影响东北稻米价格走势因素分析

2010-01-08

  (一)竞价交易活跃,成交价格不断上涨。2009年,东北临时存储粳稻拍卖累计进行了39次,从近期拍卖结果看,成交价格持续上涨,成交率均保持99%以上。本周(2010年1月7日)竞价拍卖,成交率更是达到100%,08年产粳稻成交均价达到2560元/吨,创下自2009年3月24日拍卖以来最高价格。主要原因是今年新稻上市后,农民惜售导致市场粮源供应不足,入市较早的粮商采购较为困难,而且因天气因素影响,今年水稻质量又比较差,而陈水稻质量相对好于新水稻,既便于加工又便于保管,导致用量企业对陈水稻的采购意识提高,竞价激烈,致使临储稻谷拍卖价格上涨。临储粳稻的高价成交,支撑了市场的挺价心理。

  (二)备货热情高涨,销区粳米价格继涨。东北稻米行情的上扬不仅局限于产区,南方销区市场东北米也呈现出上涨的行情,12月以来,关内及南方主销区东北大米呈上涨趋稳的走势,主要原因是原粮价格高位运行,加之运输成本提高,还有节前季节性需求增长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使销区粳米价格有所提高,但消费需求相对平稳,价格继续上涨动力不足,进入下旬市场价格趋向走稳。后期,随着春节临近,优质米将继续受到追捧,作为优质米代表的东北米在年前预计仍将受到青睐;因持续降雪影响,交通受阻,一旦东北运力持续吃紧,局部市场供给将会出现紧张,后期支撑价格上扬的因素仍很充裕,市场看涨预期不减,预计节前销区大米价格仍有上涨能力。

  (三)东北粮源日渐紧张,农户惜售心理仍存。据黑龙江省粮食局统计,目前黑龙江省农民已出售水稻68亿公斤,占商品量的56.7%,较大豆和玉米的出售进度快得多,相当一部分地区农户手中可供出售的稻谷已不足三分之一。另外,随着东北政策性粳稻竞价交易的持续进行,国有粮食部门的库存已处在近年来的较低水平,而企业和贸易商收购热情仍然较高,加之由于近几年东北地稻谷市场价格总体呈现先低后高的特点,农民在心理上形成了定律,即后卖价高,得实惠多。现在农村经济条件越来越好,部分农民也不急于卖粮,因此择机卖粮、待价而沽心理不断加重。

  (四)国家政策继续支撑,东北粳稻高位稳定。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依然是影响我国粮价走势的最主要因素。2009年国家大幅提高了稻谷最低收购价格,2009年生产的东北粳稻(国标三等)最低收购价格为每市斤0.95元;9月中旬国家出台《2009年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规定,东北三省托市收购适用时间为2009年11月16日至2010年3月31日;10月份出台的关于“适当提高稻谷特别是优质稻最低收购价格”,东北稻米作为优质米其上涨是符合国家关于鼓励优质稻生产的相关政策的;11月下旬,出台东北粳稻(粳米)运费补贴政策,补贴期限为2009年12月1日至2010年4月30日,这些政策的实施均对东北稻谷市场价格起到重要支撑作用。面对不断攀升的收购价格,部分收购主体态度已经变的谨慎,加上“国家可能将向市场投放150万吨的中央储备粳稻”的这一传言的出现,的确能够给日益高涨的东北稻谷行情予以适度“降温”,更有利于行情的稳定运行。

欢迎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