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神农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神农进农户 农户变神农
热搜:
  • 牛肉
  • 仔猪
  • 蓝莓
  • 水蜜桃
当前位置:首页 > 神农资讯 > 市场预测 > 

2009年全国玉米行情回顾

2009-12-29

  2009 年大连玉米走势回顾

  1、第一阶段:政策利好支撑玉米反弹上行(年初-3月下旬)

  2008年底,中国玉米市场受国家收储政策影响,逐步扭转了下跌势头。国家在东北产区先后推出了4次玉米收储计划,总量达到4000万吨,实际收储量达到3500万吨左右。在国储收购量大价高的带动下,之前平稳的现货价格终于在国储收购造成粮源紧张的刺激下出现了普涨,而这种利多效应也传导到期货市场。玉米指数自2008年12月中旬开始触底回升,从最低的1452连续上涨至3月16日的1700,涨幅达到18%。

  2、需求不旺致使行情震荡回落(3月下旬-8月中旬)。

  一方面玉米收储接近尾声,另一方面危机笼罩下的加工企业举步维艰,玉米需求持续疲弱,从今年3月中旬至8月中旬,大连玉米期货价格开始了回调之路。期间市场因HINI流感疫情出现短时的下跌,但突发的利空消息很快就被市场消化,更多的影响仍存在于忧虑下游消费的心理层面,玉米指数在每吨1650元左右徘徊了2个多月,在没有实质利好消息的情况下继续震荡下行。6月初,由于传言国家将逐步抛售已收储的玉米存量,引发市场担忧,6月5日、8日玉米指数放量大跌。直至7月中旬抛储政策落实,市场一直在抛储的阴影之下震荡盘整,玉米指数从6月中旬开始围绕1630元为中轴上下波动。7月份国家临储玉米拍卖启动,玉米市场在消化了前期利空因素后表现不温不火,期价继续维持区间震荡格局。

  3、第三阶段:东北干旱导致价格飙升(8月13日-8月31日)

  8月中旬,东北地区爆发了严重的旱情,许多玉米主产区,特别是辽宁阜新、朝阳、辽阳和锦州等地出现了玉米绝收现象,市场普遍预计2009年中国玉米产量将会大幅下滑,减产的忧虑致使期现价格同时飙升。由于前期相对其他品种滞涨,沉寂已久的玉米等粮食品种作为"价值洼地"受到了投机资金的青睐。期价从1650平台上拔地而起,最高冲至1770,创09年以来新高。

  4、理性回归行情波澜不惊(9月初-11月中)

  在干旱天气的炒作淡化后,市场开始重新审视玉米的基本面,新粮上市的压力开始逐步主导市场。不能忽视的事实是,我国玉米连续四年增产,库存充裕,而临储玉米拍卖的持续也一直在增加市场上的供应量。所以玉米价格止住上涨步伐,小幅回调后以1740为中心展开了盘整,玉米期货的成交量也从前期的100万手剧减到10万手左右。

  5、冰雪天气+政策支持掀起玉米涨价潮(11月中-至今)

  从11月初开始,我国中部和北部地区普降大雪。暴雪的突袭,致使玉米等农产品的流通出现停滞。主产区因外运困难,港口库存骤降,主销区供给短缺。同时国家对于新玉米的收储政策给市场带来持续支撑,加之年关来临前企业备货积极,经济回暖引发通胀预期加强,在多方利好因素支持下玉米价格再次出现了涨价潮。大连玉米指数也从1740一路上扬至目前的1835左右,上涨了近100元/吨。

欢迎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